心理平衡不等于心理健康,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?心理平衡的标准是什么,心理健康的基本是心理平衡。
在职场奔波,也许激烈的竞争和冷酷的考核快把你压弯了腰,没办法,这就是工作!一切都还得继续。周日晚上焦虑过后,新的一周照样开始;实在不想再看见老板那张脸了,每天还得照旧毕恭毕敬……还能改变什么?只有心态。其实,心态变了,心理健康了,人就会跟着变。
心理健康的标准
别让心受累
心理不健康者,常常都有心理压力或者心理疲劳的症状。心理压力若长时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,那么就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后果。首先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,如心脏病、高血压、头晕等,都与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有关;其次,心理压力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忧郁、焦虑、对人具有攻击性等等各种不良心态,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、工作和学习。
心理压力产生时,如果不加以调适与疏导,就会产生不良反应。因此,当你感到烦躁、郁闷、紧张时,不妨采取正当的宣泄法、运动法、旅游法、倾诉法等进行疏导。
心理平衡不等于心理健康
人们通常认为心理平衡就代表着心理的健康,其实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平衡与适应的状态,它是心理两极中的中间位置。如果说“平衡”就是健康,那么一个满足现状,没有追求,不思进取的人,内部就很平衡,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,也没有冲突,但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。如果说“适应”就是健康,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,逢鬼说鬼话,也不能算心理健康。其实,这两种人只能叫没有灵魂的躯壳,或者叫做有教养的市侩。
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。心理健康的人,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,看待周围的事物。
摘下有色眼镜挥别忧伤情绪
压力和焦虑所带来的自律神经失调也困扰着许多人,头痛头晕、全身酸痛无力、脖子僵硬、不易入睡、容易做梦、口干舌燥、胸口郁闷、有时心跳很快好像喘不过气、有时则是腹胀、胃酸过多、食欲不好、有时燥热、有时则是手脚冰冷、习惯性拉肚子或频尿。如果有这些症状,却又找不出什么原因,很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。心理学家埃默提出了“三A法”: